地区: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广东|广西|贵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龙江
地区:江苏|江西|辽宁|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内蒙古
84农业网 时间:2018-09-12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整理
央视网消息:他赚钱很有一套,却宠着儿子半年花掉50多万元,惹来非议。都说他要养出一个败家子,他却如何打开新的市场,让销量翻番?玉米芯,玉米皮,玉米杆,别人随手扔掉的废料,他却从中发现商机。他如何变着花样卖玉米,不但果实能赚钱,废料一年也能卖出一亿多元?
7月18日,王栋一早就赶到这片玉米地里看玉米的长势。
王栋:你看这个玉米,又亮又均匀,又丰满。
记者黄哲颖:它这颜色挺花。
王栋:这叫彩糯,它里面有紫色的,黄色的,白色的。
记者黄哲颖:那怎么看它长得好还是不好?
王栋:就是看这个部位,从根部到头部都长得比较丰满。
记者黄哲颖:它得看头尖上长得好不好?
王栋:就是。要是(头尖)长不丰满的话,留一部分,我们就叫次品。
这天,王栋公司的500多位员工要在四个村子抢收200多亩的玉米。王栋说,他的这些玉米可不一般。
王栋:你掰一颗吃。
记者黄哲颖:你这玉米粒还真够紧的,不好掰。能吃出来粉粉的感觉。不是那种特别的甜。
王栋:特别甜的那种叫甜玉米。甜玉米的含糖量偏高一点。我们这种叫甜糯玉米。
王栋口中的甜糯玉米是鲜食玉米的一种,和普通玉米相比更甜更糯,价格也更高。
王栋:我们的标准是15厘米长。
记者黄哲颖:那你怎么知道它长到15厘米?
王栋:我们经常做这个,一看就知道。你看量一量。
记者黄哲颖:随身带把尺子啊?
王栋:是的,所有我们公司基地的经理(都随身携带)。正好18厘米。
长度15公分以上的玉米,价格最高一根可以卖到4元。15公分以下的玉米,一根卖价不到1元。今天这片地里的玉米必须采摘完毕。玉米采摘的时间很关键,早一天太嫩,加工之后卖相不好。晚一天太熟,影响口感。而王栋有一套辨别玉米采摘时间的独门秘笈。
王栋:这个玉米的老嫩程度是最香的时候。今天必须得采收。
记者黄哲颖:要求这么严,隔一天都不行啊?
王栋:隔一天都不行。
记者黄哲颖:您怎么判断它今天非得采摘不可呢?
王栋:第一看,看这个的颜色,有一种嫩的感觉,颜色不是很深。再一个手感,捏完以后有弹性。它这个感觉汁液很丰富。有浆液的时候,口感最好。到明天这个时候,颜色就变深了。浆液少了,淀粉含量就高,淀粉含量高,消费者口感不好。
一看成色,二用手推,说起来简单,但掌握这分毫之间的奥妙却是王栋10多年的经验积累。如果晚采摘一天,玉米地将会有很大的损失。
王栋:我们要求得非常苛刻。今天采收的(玉米)出成品率是70%,假如到明天就是60%,后天就变成50%。
一亩地大约长玉米3500穗,晚采摘一天,200多亩地,就得损失十四万多元。每年7月-9月是采摘玉米的旺季,这也是王栋最忙的时候。
记者采访的第二天,王栋突然接到一个电话,德胜堡村的玉米地上出了状况。王栋火急火燎地赶过去处理。一到现场,王栋看见这位村民情绪显得有些激动。
王栋紧跟上去想要解决纠纷,没想到村民反映更加激烈。一番了解,王栋才弄明白村民发火的原因。
王栋:他刚才讲的是什么,让收购鲜食玉米的车走这里边,这里边有草地,压(玉米)少一点。现在是什么?现在是有几个农民,从中间开道,压的这个面积比较多一点。
原来是邻近地块的玉米收割完,运玉米的车从这位村民家的地里经过,压坏了他家的玉米。所以村民拦住了车要讨个说法。
记者黄哲颖:现在这边的车走不了啊?
王栋:现在这边的车走不了。上面那块地已经都采摘完了,准备装车。
车上的玉米是这位村民的,眼看着天就要下雨,玉米运不出去,很是着急。
德胜堡村村民:十分地着急,我也没有办法,天气快要下雨了。
记者黄哲颖:你现在地里还剩多少要(装车)收回去?
德胜堡村村民:还剩二亩多地。
记者黄哲颖:如果二亩多地收不完的话那咋办啊??
德胜堡村村民:晚上再来地里看着,该怎么办啊,要不然得弄丢了。
王栋最终和村民协商,按照玉米的收购价格,赔偿损坏的这块地里的玉米,化解了村民的怒气。抢收玉米的过程中,王栋经常要处理各种状况,保障各方的利益以及玉米的顺利采摘。
现在,王栋的鲜食玉米基地面积有一万多亩,他靠卖各种各样的鲜食玉米,一年销售额达到4000多万元。但这只是王栋财富的一小部分。玉米芯、玉米皮、玉米秸秆,这些别人瞧不上眼,随手扔掉的东西,王栋却从中发现了更大的商机,他把这些废料做成了一个年销售额达到一亿多元的产业。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王栋年幼失去母亲,父亲患有重病,哥哥智障,从小经历过贫穷和辛酸,他知道要改变命运只能依靠自己。王栋在村里开了这家大米加工厂,十分勤奋努力,到2007年,大米加工厂一年的销售额就有500多万元,王栋成了村里有名的致富牛人。
村民王战品:全村老百姓没有说他不好的,也就是说我们村的骄傲。
然而,2007年的一天,王栋却突然放下赚钱的大米加工生意,要去种植鲜食玉米。
河北省张家口市万全区种植鲜食玉米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这里种出来的鲜食玉米皮薄肉厚,口感甜糯,产品很有优势。
河北省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原副院长杨才:张家口万全区地处阴山的脚下,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交汇处,土壤肥沃,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种植糯玉米有机化合物合成多,糖分合成多,所以比较香甜可口。
王栋觉得做鲜食玉米生意前景很大。
王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人们都知道吃粗粮,玉米里面有粗纤维,并且我们的玉米口感也很好。朝阳的一个产业。
王栋决定投资300多万元新建一家鲜食玉米加工厂,他把从村里承包的600多亩水稻田改种植鲜食玉米。可是当时,万全区鲜食玉米加工企业就有10多家,王栋进入鲜食玉米行业晚,他如何才能脱颖而出呢?
2008年6月的一天,有朋友到王栋家做客,临走时,王栋特意给朋友带了些速冻玉米作为特产。可谁知道路途遥远,天气炎热,朋友到家后这些速冻玉米全坏了。这尽管是一个坏消息,但让王栋有了一个灵感。
王栋:来好多客人都喜欢吃我们这儿的玉米,带的时候特别不方便,带回去就坏了。当时我就想我们这么好的一个产品,为什么不搞一个常温的(玉米),便于携带。
当地的玉米企业之前销售的几乎都是速冻玉米。速冻玉米是将鲜食玉米快速冷冻后再冷藏,一是可以延长玉米的保质期,二是可以保证口感,但是速冻玉米要求必须冷链运输。王栋决定研发一个新产品——常温玉米。他要将玉米做成像罐头一样可以在常温下运输和保存。王栋想要靠常温玉米在企业竞争中赢得先机。然而研发常温玉米并不容易。
王栋:有的发黑,就好像我们烤红薯烤糊了。
公司的员工侯桂芳:真的是下了血本,真毁了不少。看到那些玉米比较心疼。
公司的员工李树田:那上万条的玉米,多少开支?一万条玉米得多少钱啊?
一次试验就需要千上万条的玉米,不成功就得倒掉,王栋也很心疼。
王栋:我也非常可惜,一条玉米挣两角钱,一角钱,(我得卖)多少玉米。看准的事一定要坚持往下做。我就是这么一个个性。
7年时间,试验了200多万根的玉米,到2015年,王栋终于研发成了常温玉米。常温玉米的成功,也成为王栋下一次财富爆发的有力支撑。
王栋:维达力,你好。
维达力,你好。
现在到了你所要的玉米品种的基地,你看。
7月25日,记者采访时,王栋正在玉米地里和一位俄罗斯的客户进行视频连线。
王栋:现在这一片是200多亩,今年的长势特别好。让你看看穗心。
视频里的这位叫维达力,今年向王栋订购了500万条的玉米,是王栋合作多年的老客户。2008年9月,就是维达力带着这位翻译找到王栋,希望王栋给他们种植适合俄罗斯市场需求的玉米。
翻译员黄斐:(俄罗斯客户)买的玉米都是18公分,胃口比较大,吃得比较多。
这种玉米叫万甜2000,是俄罗斯人喜爱吃的一种大个头的玉米。王栋答应了俄罗斯客户的要求。他连忙找来一部分农户开始尝试种植这种新的大个头玉米。王栋一想到他将生意做到了俄罗斯,以后还能做到全世界,干劲十足。
可等到秋天,玉米成熟的季节,王栋到地里一看,惊呆了。
王栋:颗粒不是很丰满,特别是顶尖的那一部分,脱尖的程度特别大,我们的产品无法向俄罗斯的客户交代。
这边王栋看着这些长得不达标准的玉米,一个劲发愁。那边种植这种大个头玉米的村民怨气也很大,很多种植户都堵在了生产经理的家门口,要求赔钱。
公司的生产经理 郝训秧:什么人也有,70%都埋怨你,卖不上钱了,我儿子马上就要结婚了。没钱了,要买楼房你看怎么办。
村民李义:大家的意见就比较大,像我们花了这么多功夫,再卖不上好价钱,我们农民就吃亏了。
原来问题就出在王栋公司收购玉米是按照玉米的条数算钱。
王栋:像过去(收购玉米)都是按条数算,这个小的也是算一条,这个大的也是算一条,(玉米)个头长大了,(一亩地)总的数量要减少。个数少农民有意见。
王栋收购个头大的玉米和个头小的玉米,都是一个价格。这种玉米个头是大,可是一亩地玉米的条数却少了。一算下来,村民们反而赔钱了。大家都不乐意种,自然就种不好。
王栋听到村民的抱怨,觉得咋也不能让村民吃亏,想到了一个办法。他决定从按条数收购改为按重量收购。这样更加合理,也点燃了村民的种植热情。
现在王栋将当地的玉米出口到俄罗斯、韩国、美国等国家,并根据不同国家客户的喜好,调整种植的品种和产量。
王栋:这种玉米我们出口俄罗斯。他们非常喜欢这种大一点的(玉米),他们要求(玉米的长度)在18厘米以上,颗粒特别大,特别饱满,像吃肥肉一样。这种产品给韩国准备的,它比俄罗斯的小一点,比中国的大一点。18厘米左右,(玉米出口)到韩国以后,他们消费者是刷上酱再吃。这种产品是出口美国的,口感也特别好。
到2014年底,王栋的鲜食玉米基地面积达到6000亩,国内外玉米的总销售额达到2000多万元。而不久,王栋将抓住一个机会迅速扩大国内的鲜食玉米市场。
王仕京是王栋的儿子。 2015年,王栋将从南京读大学毕业的儿子叫回了老家,想要他跟着自己一块做玉米生意。当时,王栋想要依靠传统的销售方式拓展全国市场,却碰到了困难。
王栋:经销商说是你们的玉米价格高,人家东北的和山西的(玉米)跟我们差多少钱?一条(玉米)相差两角差不多。
王栋认为自己的玉米成本高,品质好,不愿意降价出售。王栋无功而返,他急需寻找新的方法打开市场。当时网络电商正在兴起,王栋想到了儿子。
王栋:当时我让我儿子搞网络销售。年轻人对网络销售接受的能力快一点。
然而不久,王栋的儿子干的一件事在整个公司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公司的员工 侯桂芳:一根玉米,成本是一元五角或者一元六角,它的运费核算下来高,想一根玉米两三元钱,谁去吃啊?
公司的员工张继梅:你是不是可以卖出去,而且走那么远的路,玉米的质量和口感是不是弄坏了。
原来王栋的儿子组建了电商团队,要在网络上销售玉米的做法,遭到公司管理层很多人的质疑。虽然王栋研发的常温玉米方便运输,但是玉米的价格低,重量沉,网上购买运费占了价格的一半,消费者能乐意吗?王栋心里也没底。而在当地,很多鲜食玉米的企业,也都想尝试网络销售,但都仍在观望。
河北省张家口市某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总经理 曹勇:认为是趋势,但是谁也不愿意深迈这一步。就是大家不愿意投入得太多。
然而儿子整理的一份数据报告最终让王栋下定了决心,先投入10万元,开始尝试线上销售。
王栋的儿子 王仕京:玉米在网络上面,别的一些企业的玉米产品,(销量)每年都在翻番的增长。
王栋:我是感觉到行,一个是我们的产品行,一个是面对全国的高端消费群体,所以我很有底气。
虽然王栋信心满满,但花钱的速度却远远超乎了他的预料。
王栋的儿子 王仕京:我觉得十万元钱,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一眨眼就没了。我觉得当时是心里边有一些虚。
王栋:一开始给他打了10万,不到十二三天的时间,钱就花完了。又给他打了10万,打完10万元以后,又没有几天,又过一个礼拜时间差不多,又要10万元,又给他打10万元,就是一鼓作气地往里面打钱。
10万元,20万元,30万元,半年的时间,王栋在电商陆续投入了50多万元,可是网站上玉米的销量丝毫没有起色。很快,一些风言风语在公司传得沸沸扬扬。矛头直指王栋的儿子。
公司的员工 李树田:我们这还敢靠你。你这不正儿八经成了败家子,把钱投进去了,什么也没得到。
公司的员工 侯桂芳:就好像石头扔进大海,看不到希望的那种。
王栋宠着儿子瞎花钱,养出一个败家子。这些议论如同巨石,压得王栋的儿子喘不过气来。他觉得自己没有脸面对父亲,连吃饭都不敢和王栋坐一桌。
王栋:他见我到回家里吃饭,他端一碗饭去另一个房间里吃饭的。我的心情也是特别不好受。
王栋的儿子 王仕京:没有脸再面对他。对不起家里面人,对不起家里人给我这些支持。我觉得真是活不下去的那种感觉。
王仕京想要放弃,但没想到父亲却跟他说出了这样一番话。
王栋的儿子 王仕京:他就说既然你这条路是你选择的,不管我们之前投入了多少,其实对你来说都是一些经验。这个电商是一个以后未来发展的趋势,我觉得你应该坚持下去。
王栋:我的难受不能让他们看见,我就鼓励他们,一定要坚持。我的红线就是100万,到了100万,砸到100万的时候,成功就算成功,成功不了我也认了。
有了王栋的支持,儿子沉下心去改良网站布置的各个细节,调整活动和广告。果然,网站的订单销量逐步增加。
王栋的儿子 王仕京:前两天是比如说10单20单,过两天三天,50单60单,让我感到特别的欣慰,我觉得是找到一个方向了。
到2017年,王栋公司的玉米一年的销售额达到4000多万元,其中线上玉米的销量占到总销量的一半,并且利润比传统渠道提高大约15%。
公司的员工张继梅:看事情特别准,我们觉得不可能,但是等事情做完以后,觉得这个事情王总说得确实有道理,我们觉得挺佩服人家的。
河北省张家口市某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总经理 曹勇:眼光比较专注,也比较领先。这么多企业能先走一步的,肯定是比较有魄力的人。
但对王栋来说,销售玉米只是他财富的一部分,他更大的财富来自于别人瞧不上眼的这些玉米废料。他是如何从这些废料中发现商机,做成一个年销售额一亿多元的产业的呢?
2012年,王栋往何家屯村派了几辆收破烂的拖拉机,很快,王栋的这个举动成了村民热议的焦点。
村民 王春有:肯定都出来笑。以前没人要的东西,现在都卖了,他肯定高兴。
村民 郑军:价钱给得好,废品我变成钱了,高兴。
村民 刘建华:扔的东西变成钱了,那不高兴,好像白捡的钱。
王栋要收购的不是啥稀奇东西,正是让村民发愁没地方放的玉米芯。
万全区有种植这种普通玉米的传统,主要当作饲料用,万全区种植面积大约有20多万亩。以前村民家脱了玉米粒的玉米芯都是留着自家当柴火烧,现在日子好了,用上了液化灶,玉米芯到处堆放,扔在垃圾堆也没人捡。
村民瞅着没人要的东西突然能卖钱,一亩地能多出200多元的收入,都喜出望外。可看着这一车车被拉走的玉米芯,大伙都很好奇,王栋要这些玉米芯干什么用呢?
村民 郑军:钱多了怎么这么花,买它这个干啥用。
村民王春有:咱们的玉米是干啥去了,咱们不值钱倒掉的东西,人家拿走了,还给咱们钱。
这里就是王栋用来加工玉米芯的地方。王栋说不要小瞧这些被人扔掉的玉米芯,那里里外外都是能赚钱的宝贝。
王栋:你看这个玉米芯,看里面这个白色的部分,加工出来是像黄金色一样,里面外面全能卖,全是钱。(里边这部分加工后)价格更贵,一千五六百元一吨,外面这部分(加工后)高的价格是1400元一吨,低的价格是1200元一吨。
王栋用玉米芯里面白色的这一部分加工生产的产品,一吨最高能卖到1600元,外面黄色的这一部分加工生产的产品,一吨最低能卖到1200元。王栋加工玉米芯一年的产量大约有5000多吨。那他用这些玉米芯到底做什么了呢?
王栋经过四年的研究,终于研发成了这套设备,成功将玉米芯加工成饲料添加剂厂需要的产品。
王栋:我们这个产品就是用玉米芯,外面最硬的部分(加工)出来的产品。这种一千四百元左右一吨。这种就是用玉米芯白色部分生产的产品。它们用于生产饲料添加剂,作为饲料添加剂的载体,吸附微量元素。
王栋将玉米芯加工成饲料添加剂的载体,玉米皮卖给养殖大户,玉米秸秆做成青贮饲料,通过变废为宝,王栋做成了一个年销售额达到1亿多元的产业。
84农业网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任何关系,请网友自行判断信息的真实性。84农业网本着服务三农的原则,不以盈利为目的,84农业网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仅作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