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广东|广西|贵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龙江
地区:江苏|江西|辽宁|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内蒙古
84农业网 时间:2018-03-21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整理
养殖户 刘素娥:“后悔呀,咱家就属于后悔了,现在我也跟那边规规矩矩的多好呀。我是有点后悔,我没往那边去。”
让夫妇俩犯难的不是观赏鱼,而是块地方。这就是石景宽、刘素娥夫妇俩说的那块地方,其实这是块养殖热带观赏鱼的基地,现在已经有350家养殖户在这里集中养殖。夫妇俩就是因为没有进基地养殖观赏鱼而遗憾。
养殖户 刘素娥:“大伙儿在一起,谈谈鱼呀,谁家的品种多、全,都能互相交流一下,完了就是来买鱼的,他必定是养鱼基地,面积大呀,也有这种知名度,人家就都奔那地方去。”
2000年前,达道湾镇出现了数百户玩鱼的人,但规模不大,仅仅停留在庭院养殖。石景宽、刘素娥夫妇俩就是其中的一户。可是短短5年间,一半的养殖户都将家里的鱼池变成了渔场,而这变化却是由2000年一个政策引起的。黄大叔:“咱们村里头领导说,你们这一家一户的比较散,能不能统一往一块儿凑一凑。”
村主任是挨家挨户的通知,说镇里要建500亩的观赏鱼养殖基地了,每户人家可以租两亩地,每亩每年300元租金,但条件只有一个。
养殖户 刘素娥:“到那边去,必须得养鱼,干别的不行,所以养殖,养鱼基地。”
消息一传出,村子里却没什么动静,家家户户都关起门来算起了自家的小账。
观赏鱼基地养殖户:“合计怕不好使,怕起不来。就是挣钱就整了,不挣钱谁弄那个干啥呀。都看着,都瞅着,是不是那么回事,都瞅着那个意思,挣不着钱,一挣钱就都上手了,你不挣钱都撤了,不就那么回事吗,人都鬼着呢,对不对,都那么回事。”记者:“当时像你这样观望的人多不多?”
观赏鱼基地养殖户:“多,不少。”
突然要扩大规模,村民们一时手足无措,没养过鱼的不敢养,养过鱼的又怕二次投资,想投入的怕政策变化。村里人都采取观望态度。石景宽、刘素娥夫妇俩觉得自己当时的效益不错,不想二次投入,也就放弃了进基地扩大规模的想法。
养殖户 刘素娥:“我那个地上就不能往那么挪了,自己家的,那边是租的,一年给租地钱,完了我这边我投资这么大,也投资了10来万,就别往那边去了。”
眼看着政策没人响应,这时叫黄永钢的这个人却第一个申请进入基地养殖观赏鱼。建窖取暖上十万元的投入,黄永钢为什么敢轻易出手呢?因为黄永钢的鱼很抢手,不够卖,这就逼着他扩大规模。基地观赏鱼养殖户 黄永钢:“登门来了,不够卖,客户刚开始的时候,货源争得都吵架,我要这个鱼了,他说我要这个鱼了,那时候货源紧缺。”
黄永钢有20年的养殖经验,庭院养殖束缚了他的手脚,他积累的大量客户根本派不上用场。
基地观赏鱼养殖户 黄永钢:“他同样花那么多车费,路费也花那么多,但是呢,他多带回鱼了,品种多了,他就多赚钱了。”
吃了亏的黄永钢决定进入了基地,养鱼规模从30平方米扩大到200平方米,他也因此成了当地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但是没见到滚滚钞票的村民还是不赶轻举妄动,零零落落的有50户搬进了基地。
2002年达道湾镇政府为促进观赏鱼产业的发展决定在观赏鱼基地前建个观赏鱼交易市场,消息一出马上引起了一个外行人石全成的注意。石全成:“当时给我第一个感觉,就是观赏鱼这个新型产业,可能是里面的利润空间相当大了,作为一个交易市场,它可能也有一定的,甚至不可估量的经济财富。”
看到镇政府建完基地建市场这么大手笔,经商多年的石全成一下嗅到了商机,当年就投资500万元建了个占地17.55亩的市场。市场一建又掀起了一拨农户进基地养鱼的小高潮。刘学平就是2003年5月进入基地的养鱼户,他主要以养殖七彩鱼为主。
记者:“这个小鱼为什么贴妈妈身上?”
刘学平:“吃奶呢,它要是如果不吃奶的话,它就长不了了,就得死了。”
记者:“鱼的身上有奶吗?”刘学平:“分泌那种黏液,这个鱼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小鱼必须得吃它母乳分泌那个黏液,才能成大,你喂任何东西都不好使。”
记者:“那我听说有的人养鱼都把小鱼捞出去,怕大鱼吃小鱼呀?”
刘学平:“那是下仔那种鱼,这个是什么呢,是摆仔的鱼,你看这个,这是摆完仔以后,它6天才成熟,6天起飞以后,它就跑到大鱼身上去了,它吃奶得吃多长时间呢,也得6天到7天时间。”
刘学平是当地养殖热带观赏鱼规模较大的一户。由于七彩鱼比较娇气,他采用缸养的形式,便于观察。2003年5月他投资15万元在基地建起了渔场。
刘学平:“那时候还没有交易,我这儿建好了,鱼也进来了,市场也成立了,我是比较有福气的。”本以为占尽天时地利的刘学平并没有迎来市场上的八方宾客,因为仅仅维持了6个月的鱼市竟歇业了,鱼市的老板也被传得了精神病。
刘学平:“我这个院,满院是一万平,我站在办公室里,从东往西看,整个这个大院里可能就有二三十个人。”
原来鱼市刚刚开业,老板又是个门外汉,根本没有客户基础,新鲜感一过,农户们根本无人问津,坚持了6个月的鱼市面临歇业的危机,毫无心理准备的石全成也承受着心理压力。
石全成:“我就突然间感觉到好像崩溃了一下,头脑就是任何语言,任何声音,在我的耳边我都听不到,包括任何的情景,我眼前我也看不到,可以说是闷棍。”
转眼非典袭来,鱼市被迫歇业了,而这时的石全成游走东北各地。这下他开了窍。石全成:“养殖户说了,市场不论在哪儿,在哪儿能卖出鱼,我就到哪儿,批发商也说了,市场不论在哪儿,我在哪儿能买全鱼我就到哪儿。我感觉我必须得抓住一头。”
市场有买有卖,卖的就在自家后院,重点是如何把客商引过来,石全成决定将市场将市场里出租的店面改为免费休息室,供远道而来的客商休息。2004年10月,鱼市重新开业。因为客商要进行周末交易,为赶早班车回家,他们就自发形成了周二后半夜交易的独特时间。
石全成:“你看现在下半夜两点多钟了,就是有的业户在昨天周二的下午,基本上在晚间五六点钟,有的六七点钟,就来抢占这个卖货的地点来了。”
记者:“您是哪儿的客户。”
大连客商:“我是大连的客户。”记者:“什么时间过来的?”
大连客商:“我都是从家走是12点多钟吧,到这儿也就是四五点钟,完了他这儿提供我住宿,10点来钟,他们开始上货了,我们就起来开始抓货。”
营口养殖户:“基本上当地有抓的,沈阳有抓的,天津来抓的,反正各个市吧,咱辽宁省各个市基本都来这儿来抓。”
记者:“在营口不能卖吗?”
营口养殖户:“东北地区,这里不是属于集散地嘛。”现在不仅外地的客商来鞍山买鱼,连外地的观赏鱼养殖户也来到这里卖鱼了,这里成了一个东北三省观赏鱼的中转站。常年驻扎在市场的马来西亚客商苏凤昆给我们算了这样一笔账。
苏凤昆:“过了北京,鞍山,沈阳,哈尔滨,12块,13块一公斤,费用也很高昂。”
记者:“这一斤12、13是按什么算的?”
苏凤昆:“它不管的,它就是过了北京,它就要你贵,你从广州到北京2.1一公斤,到沈阳要12块,13块有时候,所以成本很高。”
特殊的地理位置成就了鞍山市的观赏鱼业,仅此一项达道湾镇年产值就达6000万元。2005年,再想进入养殖基地扩大养殖规模的农户就要高价买别人的鱼窖了。难怪石景宽、刘素娥夫妇俩有点后悔。刘素娥:“现在你只要有这块地,当时是一分钱不花,现在就能卖到三四万。”
84农业网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任何关系,请网友自行判断信息的真实性。84农业网本着服务三农的原则,不以盈利为目的,84农业网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仅作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