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农业网

地区: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广东|广西|贵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龙江

地区:江苏|江西|辽宁|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内蒙古

行业:养猪|养牛|养羊|养兔|养鱼|养鸡|养蛇|养鹅|养鸭|养龟|养虾|养蟹|养鹿|养蚕|黄粉虫

行业:水稻|玉米|花生|小麦|大豆|茶叶|棉花|油菜|鹌鹑|牛蛙|黄鳝|泥鳅|蚯蚓|养驴|养蝇蛆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国内新闻

甘肃西和县:产业多点“开花”农户抱团“突围”

84农业网   时间:2019-07-02    作者:佚名    来源:新甘肃·甘肃日报

据新甘肃·甘肃日报报道,“贫困户从3.15万户减少到1.12万户,贫困发生率由39.52%下降至11.7%。”这是2013年以来,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在决胜全面小康的“脱贫答卷”上书写的喜人成绩。

地处秦巴山区的西和县,受自然条件和发展基础等因素制约,是全国189个深度贫困县、全省23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在脱贫攻坚征程中,西和县把产业扶贫作为根本之策,坚持因地制宜培育产业,金融跟进扶持产业,抱团发展壮大产业,开辟了一条致富路,昔日的贫穷落后面貌已悄然发生变化。

  因地制宜育产业

在西和,贫困村大多山大沟深、交通不便、土地贫瘠,基础差、发展难。

“现有产业规模小、链条短,难以形成全县的主导产业,主要收入得靠外出劳务。”西和县委书记曹勇如是说,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实现农民稳定增收,是全县脱贫攻坚的主要任务,也是最大难题。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

西和县紧盯扶贫产业发力,以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牛羊菜果薯药”六大特色产业为方向,立足当地有什么特色优势,群众擅长干什么,抓住到户产业培育,为贫困群众量身订制“菜单”。

王小云是长道镇大柳村的贫困户,种苹果已10多个年头,由于果树老化、品质低、销路难,至今未脱贫。

恰逢西和县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长道镇鉴于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把苹果作为重点产业,引进新品种,建成了千亩苹果示范园,修通了产业路。根据王小云有苹果种植的经验,帮扶干部为他确定了发展苹果产业的“菜单”。3亩多果园经过改良,新嫁接的果树今年开始挂果。

“有政府支持,技术、销路都不用愁,还将路修到了果园里,客商上门收苹果,价格高、还省事。”王小云高兴地说。“除了苹果,我还种了中药材,今年说啥都能脱贫。”王小云信心满怀。

种植苹果与传统农作物相比,效益究竟如何?西和县农业农村局局长何诚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同样一亩地,种小麦亩产收入600元左右,种油菜亩产收入1000元左右。而栽植新品种苹果后,盛果期亩产收入约6000元左右,是小麦的10倍,油菜的6倍。

“今年,全镇共流转土地1.1万亩,形成了中药材、花椒、苹果3个千亩示范园,仅经济林果业预计年产值近1.5亿元。”长道镇镇长田丹说。

西和县探索实践出了“长中短结合,多元化发展”的思路,采取“政府采购苗木良种、部门负责技术指导、乡镇组织群众种养”的方式,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种养业、经济林果等三大产业。

——以半夏为主的中药材种植业。素有“中国半夏之乡”之称的西和,所生产的半夏“颜值”高、无污染、药用价值高。“2019年,全县种植半夏2万亩,按亩产400公斤、每公斤100元计算,半夏有望成为全县产业的龙头老大。”何诚自豪地说。

——以花椒和苹果、八盘梨为主的经济林果业。形成了“南椒北果中部梨”的经济林果发展格局。去年全县经济林果业产值达5亿元左右。2019年全县新增经济林果面积2.61万亩,预计产值达5.7亿元。

——以养鸡为主的畜禽养殖业。2018年,西和县引进了德青源金鸡养殖企业。投产后,将年产商品母雏鸡2160万只、壳蛋540万枚,年产值达到5亿元,带动15万亩的种植业结构调整,提供500多个就业岗位。

三大产业既管当下,又管长远,实现了“短期有效益,长期看林果”的长远发展目标。产业扶贫上,西和县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大力扶持有条件的贫困户发展小庭院、小作坊、小手工、小买卖、小家禽等“五小产业”。同时,引进省内外企业累计建成扶贫车间78家,2000多名群众实现了就近就地就业。如今,全县“一主多辅”到户产业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全覆盖,农户增收之路越走越宽。

财政金融扶产业

脱贫攻坚,资金投入是保障。缺少资金,产业发展举步维艰。

西和县积极整合财政扶贫专项资金和财政涉农资金,优先保障产业扶贫项目实施,加快推进到户扶贫产业培育。2018年整合到户资金4.27亿元,扶持1.24万未脱贫产业发展对象户、1.96万户已脱贫贫困户发展了中药材、经济林果和种植养殖等特色产业,为1.52万户贫困户落实配股带贫资金,全县贫困户特色产业人均新增1.2亩,到户产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群众增收基础不断夯实。

半夏是适合西和贫困群众增收的种植项目。然而,种植半夏每亩2万元的投入让许多人望而却步。针对这一情况,农行甘肃分行推出了“半夏贷”,为西和县半夏“信用”种植户办理免抵押担保贷款。

有了贷款,兴隆镇下庙村宏盛中药材合作社负责人王玉红劲头更足了。自从成立合作社种植中药材以来,资金不足是他一直头疼的事。去年冬天他从县农行办了200万元贷款,今春就组织了11家合作社,成立联合社,领着大伙种了2500亩的半夏和2500亩其他中药材。

截至目前,“半夏贷”已授信1351户、1.2亿元,覆盖全县30%的半夏种植大户,间接带动近4000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如今,西和的山货借着电商走向了广阔的市场。然而,缺资金、贷款难成了全县电商产业快速发展的“拦路虎”。为此,西和县农商银行提供了免抵押、免担保的“电商贷”,激活了电商这池春水。

“继‘半夏贷’‘电商贷’之后,各家银行先后推出了13种涉农特色产品,累计发放贷款4亿多元。为特色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西和县副县长周占斌说。

“现在种植中药材的资金有了,也不用太担心发生自然灾害了。”王玉红信心十足。他说,2014年就是因为没有保险,遇上了天旱,损失上百万元,今年早早地就给5000亩中药材买了保险。

农业保险为农民发展产业、抵御自然灾害撑起了“保护伞”。

结合县情实际,西和县印发了《2018-2020年农业保险主推脱贫攻坚工作实施细则》,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协同推进”的原则,围绕“牛羊菜果薯药”等特色产业发展,推进农业保险“增品扩面提标降费”,构建起了市场化农业生产风险保障体系,保障贫困户种养收入稳定。

为了让保险发挥最大效益,去年以来,西和县把以前各保险公司将各自开展的工作和保险险种统一起来,做到了“统一入户、统一宣传、统一承保、统一理赔”,分片区快速推进。

在自主自愿的基础上,鼓励、支持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带动种植户整村投保,将符合条件的地块全部纳入保险,实现农业保险对全县“所有贫困户、贫困户所有种养产业、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风险”三个全覆盖。

春季是农业生产的黄金季节,同时也是低温冻害等灾害多发的季节。为防止倒春寒对农作物的影响,2019年西和县及早安排,清明前就督导完成了苹果、花椒、核桃、八盘梨等易受霜冻等灾害的8.37万亩产业农业保险投保工作。玉米、马铃薯、半夏等中药材、高山油菜已完成投保工作,牛羊猪鸡蜂等畜牧养殖产业的签单承保工作也在紧张进行中。

“2019年农业保险已由最初的6个增加到19个,实现了全县农产品全覆盖,计划农业保险2039万元,比去年增加590万元,增长40.7%。”周占斌说,农业保险极大增强了农民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为贫困群众稳定增收提供了托底保障。

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西和县在发展金融综合服务的基础上,以“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建设为契机,对农村金融综合服务室、电商村级服务点、物流村级配送点等进行有效整合,建设了农村综合服务室,实现资源共享,目前已完成了全县384个村的选点选人培训等工作。

  抱团发展壮产业

晒经乡是西和县的东部偏远乡,信息闭塞,土地贫瘠。但这里森林覆盖率达91%,花木种类繁多,花期长,蜜源广。由此,养蜂成了当地的特色产业。

李根星是养蜂专业户,可是养了10多年蜜蜂的他,直到去年才脱贫。有产业,又有技术,为啥他的脱贫路如此漫长?

“我一个人最多也就养20多箱,产量低,蜂蜜卖不出去,没见到啥钱。”李根星道出了缘由。像他这样集产业、技术于一身,只因没规模、无销路,脱贫路漫长而艰辛。

为此西和县大力扶持新建合作社,着力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让贫困群众拧成一股绳,抱团发展。截至4月底,全县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770家,实现每村2个以上合作社全覆盖。

“我去年加入合作社,不但入股能分红,到合作社上班也有收入,产的蜂蜜由合作社统一销售,年底就脱贫了。”摘掉穷帽子的李根星一身轻松。

壮大合作社是提升产业水平、助推脱贫攻坚的关键。在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后,还需解决好不好的问题,让合作社真正发挥带贫致富的作用。

按照甘肃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西和县开展了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根据不同产业、不同类型采取差别化政策措施,确定了“发展壮大一批、规范提升一批、联合重组一批、清理注销一批”的原则,选派了135名县乡两级合作社辅导员,指导帮助合作社提升规范管理水平和产业发展能力。

西和县还学习借鉴“宕昌模式”,以县民裕产业扶贫公司为平台,组建1个县级联合社、20个乡级联合社,健全完善“平台公司+县乡联合社+村级合作社+电子商务+农户”的“五体融合”发展经营模式,完善贫困户参与、合作社组织、龙头企业带动的产业扶贫机制,实现全县合作社联合经营、抱团发展。

在合作社的带动下,西和县鼓励和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产业示范点和产业基地,推动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截至目前,新建产业扶贫示范点247个、产业基地202个,成规模发展的养殖示范点24个。96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拥有了自己的产业示范基地,特色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逐步提升,带贫能力显著增强。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合作社把农户紧紧抱在了一起,形成了发展合力。但是产业要发展壮大,走向市场,还得龙头企业牵引带动。

针对小农户和大市场对接不紧密的问题,西和县紧紧抓住全国妇联定点帮扶、青岛市北区东西扶贫协作和省政协联系帮扶的大好机遇,引进龙头企业这个产业扶贫主力军。北京德青源鸡产业、青岛佰福得科技有限公司、中国中药控股公司等一批扶贫带贫龙头企业先后“进驻”西和县。涵盖畜牧业规模养殖、中药材研发生产、农产品加工销售、劳动力培训输转、旅游业开发等多个产业,将进一步加快西和县脱贫攻坚进程。以中国中药控股公司西和县产业园项目为例,投产后,将实现西和优势半夏产业与“中”字号大型企业的强强联合,让西和半夏将具有标准权、定价权和市场话语权。

84农业网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任何关系,请网友自行判断信息的真实性。84农业网本着服务三农的原则,不以盈利为目的,84农业网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仅作为参考。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