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广东|广西|贵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龙江
地区:江苏|江西|辽宁|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内蒙古
84农业网 时间:2018-12-29 作者:张国圣 李宏 文艺 来源:光明日报
记者重走渝东南贫困乡村,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田野山川的绿色产业、焕然一新的精神状态,让人清晰地感受到逐村施策、精准扶贫的良好效应,如那些新近种植的经济林一样生根发芽,成长壮大。
村民换脑筋
重庆市秀山县隘口镇的清晨,薄雾缥缈。汽车沿盘山公路蜿蜒而上,刚出隧道就遇见屯堡村清扫路面积水的熊光英。“我每天早上5点出发,扫完这段路要四五个钟头。现在天亮得晚,出门要带手电筒。”年过六旬的熊光英身体硬朗,聊起山村的变化,她指着正在清扫的公路说,这条路是山上山下几个村子对外的唯一通道,公路修通前走一趟要好几个小时,“现在简直太快了。”顺着盘山公路再走20公里,就到了渝黔交界处的富裕村。最高海拔1300米的富裕村,村名以前听起来就像一个笑话:过去几十年这里都是穷得远近闻名的“光棍村”,直到前两年全村仍有37个建卡贫困户。
秀山县残联的赵茂兴到富裕村就任扶贫第一书记当天,一个人绕着村子转了好几圈。看到院坝里成堆的垃圾没人清理,看到村前村后成片的撂荒地,他下定决心要和乡亲们一起换脑筋。
大家平时散漫惯了,村里召集开会都困难,怎么换脑筋呢?赵茂兴从县残联找来3部讲述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纪录片,在6个村民小组轮流播放。身残志坚者们顽强拼搏的故事,让很多乡亲流下了泪水。赵茂兴说:“和其他地方相比,我们的条件可能是艰苦一点,但和这些人相比,不知道有多好。”他在乡亲们面前拍胸脯,“如果你们主动找事做,每月挣不到2000块,随时可以来找我。如果你们哪家的条件比这些残疾人还差,也可以随时来找我。”
循环播放的纪录片和片后100多场院坝会,震醒了过去习惯怨天尤人的村民。赵茂兴趁热打铁组织大家从清扫自家庭院和村前村后垃圾做起,村容村貌很快变了样,大家感觉精神头都比以前足了。村里又一步步引导大家耕种撂荒地,改善内外交通。
“思路通了,公路通了,出路就有了。”秀山县钟灵镇云隘村第一书记陈夕才说。陈夕才驻村后第一次召集村民开会,“从头到尾几乎没有人听”。后来他每次都先做好PPT,把附近村子勤劳致富的图片、视频和反映云隘村现状的图片、视频编在一起,边放边做对比讲解。许多村民刚开始都觉得像看电影,很新鲜很稀奇,看着看着慢慢就有了触动。陈夕才又将一些介绍生产技术生活技能的图片和视频做成PPT穿插放映,前来观看听讲的村民越来越多,会后找村干部谈心、了解相关政策的人也越来越多,不知不觉形成了云隘村特有的“农民夜校”新模式。
精神脱贫和物质脱贫同步推进,激发了贫困乡村和贫困群众求发展谋发展的内生动力。
乡村披绿装
从富裕村便民服务中心出发前往大龙门组熊朝发家的路上,赵茂兴指着路旁的核桃树如数家珍:“这棵树今年结了3个”“这棵树今年结了5个”。
核桃树现在是富裕村的风景树和摇钱树,但祖祖辈辈都种土豆红薯和玉米的村民开始并不同意种核桃。最好的说服工作是眼见为实,赵茂兴先后5次带着村民代表到云南、四川等地考察,终于让大家动了心。
熊朝发是第一批外出考察的村民代表。回来后他思前想后考虑了整整两天,第三天扛着镰刀锄头钻进了撂荒地。眼看着熊朝发在自家20亩撂荒地里种下300多棵核桃树,其他人也开始跟着种。富裕村种植了4万多棵核桃树,全村再没有一寸撂荒地。村里正规划等核桃进入盛产期后建冷库、烘干厂和剥壳厂,让村民通过核桃产业深加工实现持续增收。
如今富裕村有近18公里硬化公路,新修4.5公里产业路。硬化公路绕着大山一直通到牛盖组海拔最高的杨正坤家。以往他下山要走1个多小时,现在坐摩托车五六分钟就到山脚。杨正坤家种了320多棵核桃树,政府每棵补贴10元管护费;雪莲果今年能收500公斤左右,承诺的收购价不低于每公斤3元;收获的3500公斤土豆,每公斤保底价是2元;家里还有4头猪4头牛。杨正坤掰着手指头越算越高兴:“现在这日子真是有盼头了。”
逐村施策的脱贫攻坚部署,让重庆的贫困乡村走上了因地制宜、百花齐放的发展新路。与秀山县富裕村开垦撂荒地种经济林不同,黔江区中塘乡兴泉社区是通过土地流转和“反承包”发展了4500亩猕猴桃。兴泉社区五组贫困户张太彪,3年前将家里的8亩土地流转给一家农业开发公司后进入这家公司打零工,现已升任生产主管。除了每个月3000元的工资,他和妻子向银素又从公司“反承包”了25亩地,每年收入超过6万元。他家和社区其他贫困户一起,成功摘掉了“贫困帽”。
生活添色彩
花红叶黄,山青水黛。过去长期受困于“老、少、边、山”的穷地方,在文旅融合的乡村旅游中尽显后发优势,人们的生活开始变得有滋有味有色彩。
云隘村杨柳山组村民黄前龙的家正对着一座大山,山坡上有一棵千年银杏树,每年都有摄影爱好者翻山越岭来观赏拍照。水泥路修到家门口后,黄前龙家成为村里的乡村旅游接待户。连续两年夏天,他家的4间客房天天客满,很多慕名前来的游客还在院坝里搭起了帐篷。“现在的云隘村不仅有千年银杏,还有漫山遍野的樱桃花、杨角木花和映山红,一年四季都像花果山。”黄前龙说,游客赏过花、吃过农家饭后,往往会带一些雪莲果、地瓜、土豆、青菜、萝卜等蔬菜水果回家。
观念更新和基础设施改善后,优美环境和特色文化都变成贫困乡村的“金山银山”。黔江区小南海镇新建村紧靠小南海风景区,村里还有保存完好的吊脚楼建筑群土家十三寨。守着这么好的旅游资源,大山深处的新建村却长期受穷,3年前有超过10%的村民是贫困户。新一轮脱贫攻坚启动后,黔江区根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引导新建村村民开办民宿、发展农家乐,很快走上发展乡村旅游的快车道,不少外出务工的村民纷纷返乡创业就业。
返乡开民宿的何福是新建村民俗文化团和山歌文化团的团长,负责组织村民给游客表演摆手舞、年宵舞、溜溜的十三寨等土家族传统节目。新建村山歌传习室的音响设备、演出服装、培训场地,文化团都可以免费使用。“土家族歌舞表演带动了乡村旅游,让更多年轻人喜欢上我们的传统文化。”何福说。像新建村一样,黔江区65个贫困村目前已全部“摘帽”,全区贫困人口已由2014年的40641人减至2933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8.1%降至1%以内。
渝东南曾经有多穷?有一句俗语曾经人人皆知:“养儿养女不用教,酉秀黔彭走一遭。”渝东南现在怎么样?许多村民笑称现在是“住真正别墅,吃有机食品,坐等游客上门”“乡风更文明了,开心的事更多了”“现在的政策越来越好,我们一定要抓住机会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有滋有味,让我们的村子更加干净漂亮,让更多的城里人来了就舍不得走。”
相关标签:重庆农业新闻
84农业网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任何关系,请网友自行判断信息的真实性。84农业网本着服务三农的原则,不以盈利为目的,84农业网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仅作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