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农业网

地区: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广东|广西|贵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龙江

地区:江苏|江西|辽宁|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内蒙古

行业:养猪|养牛|养羊|养兔|养鱼|养鸡|养蛇|养鹅|养鸭|养龟|养虾|养蟹|养鹿|养蚕|黄粉虫

行业:水稻|玉米|花生|小麦|大豆|茶叶|棉花|油菜|鹌鹑|牛蛙|黄鳝|泥鳅|蚯蚓|养驴|养蝇蛆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国内新闻

河南虞城脱贫攻坚:富了农户?兴了产业?美了村庄

84农业网   时间:2018-12-24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

本报记者 张培奇 范亚旭

冬日里,在豫东虞城县稍岗镇韦店集村的钢卷尺扶贫车间内,20多名来自周边村的贫困户正在紧张地加工着钢卷尺。“在家门口打工即能顾家,又能挣钱,真是一举两得。有了政府的帮扶,靠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就在眼前。”因学致贫的韦店集村村民何翠霞一边熟练地操作着机器,一边时不时抬起头给记者说着话。

家门口有产业,足不出村有活干。在家门口务工挣钱的场景仅仅是虞城县以脱贫攻坚助力乡村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虞城县突出特色产业优势,聚集全县各方资源,积极发展果蔬种植加工、畜牧养殖、五金工量具等产业,拓宽了群众的增收渠道;同时,还加强了乡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美化了村容村貌,加快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

激发贫困户的潜能,由“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

走进李老家乡唐楼村,干净整洁的道路,两旁栽着整齐的绿化树,骑着电动三轮车的环卫工人不时停下,清扫路边的落叶。“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村里先后为贫困户提供了多种就业渠道,有产业支持的,有转移就业的,还有几个打扫卫生的公益性岗位。”虞城县信访局驻唐楼村第一书记田秀章介绍。

家门口新修了柏油马路,吃上了自来水,危房改造全部完成,贫困户在天寒地冻的日子里感受到的却是暖意浓浓。“党的政策真是好,以前因为家里缺技术,靠着仅有的几亩地,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房子破了也没钱修。今年5 月,政府的危房改造项目,把我家的房子全部修了一遍,原本破烂不堪的房子,变成了一处新居。”说着,贫困户王新君邀请记者到他家的院子里看一看。

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王新君考了驾照,并在县城的一所学校里当起了专职司机,其孩子也外出去打工了,一家人的日子慢慢开始过的红火了起来。“今年肯定能脱贫!”王新君坚定地说,“政府对我们家支持那么大,现在有了技术,再不好好干,真是说不过去了。”

在城郊乡郭土楼村,49岁的五保贫困户李红伟自从在县城一家养生中心上班之后,每天见人都是满面笑容。从小父母双亡的李红伟患有心脏病、糖尿病,以前靠着五保金和土地租金紧张地维持着生活。“考虑到他的收入刚够吃药看病,如果有什么事情,他根本拿不出钱来,根据实际情况,村里给他找了一个给别人看大门的工作,每月收入1500元,既不需要出大力气,又为他的生活添了保障。”郭土楼村支部书记杨新文介绍。

为了让更多的贫困户顺利实现脱贫致富,虞城县还推行了“居家灵活就业”模式,辛迪纺织、双建工量具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在贫困村设立分散加工点,为贫困户提供技术、原材料等,并负责回收成品,因为是多劳多得,也激发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热情,先后带动了5100多名贫困人口脱贫。同时,以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全县投入励志奖补资金2000万元,继续搞好“脱贫励志奖”和“乡贤孝子”等评选活动,有效解决了贫困户隐瞒收入不脱贫的问题,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打造多元扶贫产业,因人而宜提供就业岗位

“十里画廊”生态产业园、510平方米的五金工量具扶贫车间、150亩的蔬菜种植基地……如今,为带动贫困户发展,韦店集村真正把产业布置在了村里。“全村还有19户34人未脱贫,大多是兜底户。现在村里只要是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在村里都能找到工作。”韦店集村支书杜爱华自信地说,“一天在扶贫车间或者种植基地打工,少说也能挣到八九十

块钱。”

发挥优势,利用资源,韦店集村围绕村内河道发展经济,积极打造“十里画廊”生态产业园,先后流转了3000亩土地,吸收村民以苗木、土地、河滩等资产入股,并参与分红;治理了10公里河道,栽培各类观赏苗木50万株(棵),目前已拉动周边村1500多人就业;同时,河道上的光伏发电站已并网发电,年发电量38万度以上,年收益12万元以上,全村建档立卡的89户贫困户每年每户可分红1200元。

地处黄淮海平原的虞城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农业产业在脱贫攻坚进程中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唐楼村头,远远地望去,一排十几栋日光温室大棚煞是壮观,当走进大棚内,村民李振平赶忙停下手中的活计,来招呼记者。

李振平是唐楼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2013年因外出务工致腿部残疾,为了看病他不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还欠下了一屁股的债,同时两个正在上学的孩子更是加重了家庭的负担。2015年,天性好强的李振平,在身体慢慢恢复后,有了种植大棚草莓的打算。当村干部知道李振平的想法后,就积极去协调让他承包村里的扶贫大棚。

最初,李振平种了两棚草莓,随着草莓市场行情的好转,以及掌握了草莓的种植经验,今年他扩大了种植规模,目前已发展了6栋大棚。“村里建了这些大棚,真是好到我了!政府帮我脱了贫,我也要主动为政府分忧,今年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开始让村里的贫困户来我的大棚内打零工,带着他们共同增收。”靠着双手自力更生,又实现脱贫致富的李振平说着脸上堆满了笑容。

围绕农业优势,虞城县还积极扩大名特优蔬菜生产规模,发展速生绿叶菜类和精细菜类蔬菜生产,完善了蔬菜冷链物流网络,通过土地流转、企业用工等先后带动了6000人脱贫。同时,重点发展蛋鸡、肉鸡、肉鸭养殖等,禽类存栏突破100万只,带动了5000多贫困人口增收。

扶贫与治村相结合,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

自2016年初,郭土楼村开始打造集生态种植、特色养殖、地方特产等为一体的生态休闲游,来带动贫困户走向致富之路。如今,全村种植了400多亩竹林,打造成了豫东大竹海,建立了多处池塘景观、竹门楼、竹长廊、竹藤架、民宿房等,每到节假日就吸引不少城里人前来游玩。“人来了,也带动了村里的经济发展。暑假期间,我们安排了3户贫困户在村里卖冷饮,每家收入都在1万元以上。”郭土楼村副主任杨献礼说。

“我们先以杨善庙村民组为试点,以点带动全村搞竹海旅游,让村民以地入股参与项目的开发,然后再将全村127户贫困户纳入其中,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可以以劳资费用参股,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以政府帮扶的到户增收资金参股。”杨新文介绍,全村有95%以上的农户愿意以地产入股,有近40人愿意以资金参股,全村贫困户对此都表示支持,在项目建设中还带动几十名贫困户就业,每月收入近2000元。很多人已经从中得了实惠、看到了希望,目前全村人个个都干劲十足。

让杨新文高兴的还有村里一直流传着“积德行善”的传统,这也加快了乡村治理的进程。目前,郭土楼村已建起以孝治家大食堂,村里所有80岁以上的老人每天中午可到大食堂内免费吃饭,70岁以上的老人每周五中午聚餐,让老人聚在一起聊聊天、给村庄治理提提意见。杨新文指着大食堂外的捐款名单说,“大食堂的经费是在外打工的村民和前来村里游玩的游客捐的,还有很多村民自发为大食堂服务。”

今年54岁的村民谢玉真即是每天为大食堂服务的一员。2014年,谢玉真的丈夫去逝,原本不富裕的家庭因缺少劳力致贫。为帮助谢玉真脱贫,当年村里就帮她牵线到外地去打工了。“短短一年间,我去浙江采茶叶,去山东套苹果袋,去甘肃摘枸杞,去新疆拾棉花,年收入2万多元,当年就脱了贫。”谢玉真说。因干事踏实、工作积极,脱贫之后,她又积极

申请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如今,谢玉真已是村里义务志愿者协会的组长,他除了在村里打些零工以外,每天都到大食堂内帮忙打扫卫生,摘菜做饭。村里90岁的村民杨留生,因岁数大不能到大食堂去吃饭,谢玉真就把做好的馍菜汤给他送到家里。杨留生感激地说,“妮,你真好!”谢玉真则回答,“爷,是国家的政策好,你这是享共产党的福了!”

村庄的变化不止郭土楼。为打造美丽宜居乡村,闻集乡八里井村拿出了一套环境整治方案,挑选了7名身体健康的贫困户担任保洁员,引导村民分类倾倒垃圾,并成立了环境卫生评比小组,每周对全村5个自然村评比。“现在家门口的路变干净了,各家门前的垃圾不见了,村民随手扔垃圾的习惯也改了,我当个保洁员既然每月拿了200元的工资,就要把村庄打扫的更干净、更美丽。”正在挨家收垃圾的贫困户郭建军说。

为加速乡村治理,虞城县还持续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县146个贫困村建成了文化活动室、文化大舞台、标准化卫生室等,积极推进农村改厕工程,抓好农村家庭户容户貌的改善,以此来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来实现乡村的全面发展。

84农业网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任何关系,请网友自行判断信息的真实性。84农业网本着服务三农的原则,不以盈利为目的,84农业网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仅作为参考。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