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广东|广西|贵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龙江
地区:江苏|江西|辽宁|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内蒙古
84农业网 时间:2018-06-26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
本报记者付伟 郑可欢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滔滔珠江从这里奔腾入海,改革风帆在这里猎猎招展。这里,便是珠海——一粒镶嵌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明珠,光芒闪烁、熠熠生辉;一棵扎根在火热创新土壤的大树,枝繁叶茂、郁郁成荫。
珠海是时代的宠儿,1979年建市,一年后便成为经济特区;珠海是美丽的姑娘,碧波簇拥的渔女雕像,是这座浪漫之都的精神坐标;珠海是攀山的勇士,用改革巨斧劈出大好春光,以开放胸襟包容阵阵海风;珠海是和谐的乐章,都市森林的繁华与田园乡愁的醇香,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向海而生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珠海人的坚韧与包容;改革前沿的历史定位,赋予了珠海新的动能与荣光。40年来,珠海高擎发展大旗,立足本地实际,以党建铸魂、以生态立基、以产业兴农,走出了一条城乡融合的独特道路,描绘出一幅幸福祥和的斑斓画卷。
党建铸魂引领改革
打开珠海地图,不难发现,水道纵横密布带来的交通困局,曾一度影响着珠海东西两部的协调发展。以斗门区和金湾区为主的西部,居住着全市90%的农民,土地总面积占全市土地面积的2/3,人口总量和经济总量却只占全市的2/5。
1988年,中共珠海市委作出重点开发西区的战略决策,珠海人开始“一路向西”。多年砥砺前行,珠海西区作为城市副中心定位逐渐明晰,一个富有特色的滨江田园生态宜居宜业新城正在那里快速成长。
斗门区是珠海西区崛起的一个鲜活样本。多年来,斗门区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通过创新土地经营、分享改革红利、完善农村金融、健全“三资”平台、量化集体资产、推行土地确权等方面,推动农村综合改革向纵深发展,为农业农村发展扫平了体制机制障碍。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回望来路,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实现农村有效治理,是斗门区农村改革深化、农村社会稳定的固本之根。对于这点,斗门区白蕉镇虾山村党支部书记杨云锋深有体会。
由于历史遗留的土地纠纷问题,虾山村曾经是一个鱼虾塘不能正常发包、水稻田到期不能重新分配,村民拒绝上交土地承包款、频繁罢耕上访的问题村。
2014年虾山村“两委”进行了换届选举,杨云锋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村“两委”班子甫一上任,便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直面矛盾。为了取得村民信任,村“两委”班子严格落实信息公开制度,要求党务、村务和财务要时时公开,党员干部从加强自身规范入手,自觉接受群众监督,面对面与村民直接沟通联系,听取意见,提供服务,同时制定“全村十大民生实事”“村民福利清单”,还成立了农村基层少有的党员志愿服务队,有针对性地帮扶贫困家庭。
在强有力的基层组织领导和党员带头示范作用下,村“两委”成员拉进了和村民之间的距离,顺利收回土地承包款,规范鱼塘发包制度,合理分配农田。近年来,村党支部又通过多方筹资900多万元,提升村内基础设施水平。村文化中心、党员活动中心、健身广场的投入使用,使村民幸福感倍增。客家大院、耕读客栈、观荷台等一系列乡村旅游设施相继完善,为村集体经济从传统农业生产向乡村旅游转型奠定了基础。
“村容村貌的改善、乡村经济的顺利转型,都离不开基层党组织这个坚强的战斗堡垒。”杨云锋介绍,近年来虾山村吸收了许多优秀的青年加入党组织,这些新鲜血液的输入,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更多动能、增添了更多活力。2017年,虾山村“两委”换届选举,新的“两委”班子平均年龄不足40岁。
虾山村的变化,也为斗门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供了思路上的参考。目前斗门区90%以上的村(社区)已实现村(社区)“两委”班子“一肩挑”和交叉任职。2017年,斗门区分别从区人大、区委政法委等单位选派了7名优秀干部担任基层党组织书记,实行全脱产驻点,重点整顿7个软弱涣散的基层党组织。
生态立市结出硕果
珠海“花园城市”的美誉由来已久。改革开放40年来,在波澜壮阔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珠海另辟蹊径,践行生态立市、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探索出一条既能发展经济又能保护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位于斗门区莲洲镇的“十里莲江”景区,如今是备受珠海甚至珠三角地区市民青睐的乡村旅游景点之一。景区所在的莲江村是一个百年古村落,老树葳蕤,民居古朴,乡风淳朴。谁也无法想象,这个如今乡韵十足、人气爆棚的岭南古村,曾经面临着怎样的迷茫和徘徊。
时针拨回到10年前。莲江村虽土地肥沃、河网密布,却因为位于珠海最西端、远离城市中心,而面临被边缘化、空心化的困境。由于地处基本农田保护区和重点水源保护区,2008年,村民一度寄望可以发家致富的工业项目兴建不久便被关停,村中经济发展陷入困顿。
不过,良好的自然环境条件和丰富的特色文化资源,恰恰为莲江村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了基础。经过多方努力,莲江村引进生态旅游开发公司,通过村企合作,共同打造集生态农业观光、农耕体验、休闲度假和养生居住等于一体的大型生态旅游项目——十里莲江,走出了一条符合农村经济发展规律的路径。根据莲江村与企业的合作协议,在土地流转方面,村集体、村民分别与企业签约,将村集体用地和村民的宅基地、闲置房屋流转给莲江生态旅游公司,由公司统一开发。除此之外,企业还必须每年给村集体25%的门票分红,以及承诺在用工方面优先录用本村员工。
很快,村民的旧居被改造成小庭院式的民宿,曾经被撂荒的田地摇身一变成为城里人喜闻乐见的农耕体验项目,莲江村的发展活力重新被唤醒。村党支部书记邓昔强介绍,如今项目内的民宿和青年旅馆租用民房总共30多套、70多间,景区解决村民就业90多人,占员工总数的95%。与此同时,地租从项目进驻时的600元/亩涨到近1300元/亩。
也许有人说,莲江村的振兴离不开天赐的自然禀赋,对于那些生态优势并不突出的村庄来说,又如何寻找绿色发展的立足点呢?位于珠海市中心的“城中村”北山村,或许可以给出这一问题的答案——在挖掘、激活农村现有资源价值的基础上,促进生产、生活、生态的有机结合与共生。
北山村是珠海知名的“网红村”。国内乃至世界音乐界中小有名气的北山音乐节便在此举办。在这个拥有2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里,博物馆、民宿、文创中心藏身其中,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文艺爱好者。说起文化创业产业最初在北山村聚集起来的缘由,北山社区党支部书记杨成杰颇为自豪:“北山自古就是一个文化名村,也是华南地区最早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先驱者杨匏安的故乡。”杨成杰介绍,北山村的发展路径可以总结为8个字:红色社区,绿色崛起。由于地处市区交通便利,村落历史悠久,遍布着的37座祠堂古韵犹存,北山村吸引了许多文艺创作人员在此扎根创作,逐渐形成了城市的文创产业聚集圈。
为了保护旧村的生态人文资源,北山村通过村民集资和村集体补贴,全村筹集6100万元,统一建成520套居住面积在60-100平方米的房子作为村民聚居的新村,按照成本价格分配给搬出旧村的全体村民居住。走在横跨北山村的北山路上,只见传统单门独院的旧村与现代六层楼房群的新村分踞两旁,相互辉映,成为北山村保护性开发传统乡村文化资源、将生态和生活生产有机结合的有力印证。
现代园区富民兴农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而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建设,则是产业兴旺的有力抓手。在珠海,一座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既是现代农业技术装备集成、优势特色农业发展以及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重要载体,也成为西部生态新区的有力支点。
2016年,珠海市出台《珠海市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实施意见》,“打造大园区、搭建大平台”成为珠海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
在此思路下,珠海铆足劲头、精准施策,通过政策推动、项目带动、科技驱动建设台湾农民创业园、国家农业科技园、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金湾都市农业示范区等4个各具特色的现代农业园区,使这些园区成为优质高效、资源节约、品牌响亮的珠海现代农业新名片。
珠海国家农业科技园是珠三角面积最大的农业生态园区,规划面积约占珠海市陆地面积的1/6。2013年,园区获批科技部第五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2017年11月正式挂牌。2014年,珠海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广东珠海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的意见》,在财政、科技创新、招商引资、用地保障、人才引进等多个方面,给予园区资金和政策支持,连续7年每年支持园区配套资金5000万元。
政策的倾斜与推动很快引来了产业的聚集,5家国家级和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5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以及15家高新技术企业落户于此。“政府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引导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是我们选择珠海的重要原因。”珠海市湖江渔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蔡志莹介绍,企业于2016年下半年从佛山市三水区迁址珠海,并利用政策红利对生产场地和产能进行了扩容,仅过了一年半时间,产值便从原来的2000万元跃升至8000万元。
虽然珠海的农业规模仅占全市GDP的2.2%,但特色明显。水产、水果、蔬菜、花卉等发展优势突出,特别是水产业占比61.9%,成为农业经济的主要支撑产业。在推进园区建设过程中,珠海强调以特色都市农业、生态旅游为发展引擎,以项目带动产业发展,推进农业与乡村休闲旅游、康体养生养老、民宿经济、生态绿色循环农业、电子商务等多种业态深度融合。遵循此发展思路,打造“黄鳍鲷”国家地理标志、白蕉海鲈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岭南大地田园综合体……一个个“国”字号项目相继落地,正成为珠海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强大引擎。
相关标签:珠海农业新闻
84农业网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任何关系,请网友自行判断信息的真实性。84农业网本着服务三农的原则,不以盈利为目的,84农业网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仅作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