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农业网

地区: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广东|广西|贵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龙江

地区:江苏|江西|辽宁|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内蒙古

行业:养猪|养牛|养羊|养兔|养鱼|养鸡|养蛇|养鹅|养鸭|养龟|养虾|养蟹|养鹿|养蚕|黄粉虫

行业:水稻|玉米|花生|小麦|大豆|茶叶|棉花|油菜|鹌鹑|牛蛙|黄鳝|泥鳅|蚯蚓|养驴|养蝇蛆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国内新闻

新时代农村集体经济的袁家村“一新九法”模式

84农业网   时间:2018-06-19    作者:赵强社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

一、背景与意义

1、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性质和中央要求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农村集体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改革开放从农村破题,大包干是改革开放的先声。当时中央文件提出要建立统分结合的家庭承包责任制,实践的结果是,“分”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了,但“统”怎么适应市场经济、规模经济,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而“统”的载体和途径,就是加强合作制经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重构集体经济组织,提出了“既要壮大集体经济,也要解决好农民问题”的要求。他很早就提出“要走组织化的农村市场化发展路子”,“探索像日本农协、台湾农会的机制”,“组织农民是我们党的独特优势”。他在浙江省委书记任上提出了农村生产合作、产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的宏伟构想。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2016年12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认定为“特殊的经济组织”。党的十九大报告又明确提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进一步指出:“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

2、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三无”现象和“六缺”问题呼唤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深刻变化和市场化步伐日益加快,一些地方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明显滞后,出现了大量“无钱办事,无人办事,无章理事”的集体经济“空壳村”;难以保障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的保值增效;难以实现村集体的自我发展与壮大;难以适应推进现代农业和完善乡村治理的要求。具体有“六缺”:一是缺信心。农村干部群众对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普遍存在信心不足。二是缺资金。村集体贷款融资难,起步发展面临资金瓶颈制约。三是缺政策。发展集体经济缺乏启动性政策支持。四是缺人才。农业经营性人才匮乏。五是缺体制。村级班子三年一选导致了部分村干部的短期行为,集体经济发展很难有一个长远规划。六是缺机制。政经不分,职能错位,集体经济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2015年底, 全国无经营收益的行政村、经营收入5万元以下的行政村分别占全国总行政村的53.6%和22.7%。一些地方集体经营性资产归属不明、经营收益不清、分配不公开、成员的集体收益分配权缺乏保障等问题要求发展和壮大新集体经济。

3、我国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使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具备了现实可能性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使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具备了现实可能性。一是组织基础依然存在。中国目前存在200多万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没有成立集体经济组织的村民委员会与村党支部实际上履行着部分集体经济组织的职能。二是工业化发展为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提供了物质基础。工业化带动了城镇化进程,农业剩余劳动力到城镇就业为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工业化促进了农业机械化,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为实现农业集约化、集体化创造了基本物质条件。三是一批职业农民应运而生。为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储备了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

  二、探索和启示

2007年以来,咸阳市袁家村在村党支部书记郭占武的带领下,以乡村旅游为突破口,以村庄为载体,以村民为主体,通过股份制改革,经过一系列创新实践,探索形成了三产带二产连一产的“三产融合”发展体系,以股份合作为纽带的共建共享共富的分配体系,以党建引领、政经分离为基础的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的乡村治理体系,以新农民、新技能为主体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经营体系,有效解决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资源投入不足、活力下降、联系松散、监管困难等问题,成功探索出一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时代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袁家村模式”。简单概括为:创新实现形式、创新运行机制、明确发展方向三个部分“一新九法”模式:一新:新农村集体经济。九法:新合作方式“三股共有”;新发展方式“三产融合”;新管理方式“三轮驱动”;

新组织方式“三个分开”;新经营方式“三个结合”;新治理模式“三治合一”;新发展动力“三创联动”;新发展理念“三生共赢”;新发展目标“三共融合”。

  (一)创新实现形式

新合作方式:“三股共有”。袁家村股权结构由三部分构成:一是基本股。将集体资产进行股份制改造,集体保留38%,其余62%量化到户,每户20万元,每股年分红4万元,只有本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才能持有。二是交叉股。旅游公司、合作社、商铺、农家乐互相持有股份,共交叉持股460家商铺,村民可以自主选择入股的店铺。三是调节股。坚持全民参与、入股自愿,钱少先入、钱多少入,照顾小户、限制大户的原则,股份少的可以得到较高的分红,股份超过限额的分红就会相应比例的减少。袁家村的新集体经济实现了所有权、经营权、收益权的统一,全民参与、入股自愿,形成了利益共同体,通过调节收入分配和再分配,避免两极分化,实现利益均衡。村民人均纯收入中入股分红、房屋出租等财产性收入占40.1%。

启示:股份合作是农村新集体经济的基本形式。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要以股份合作为纽带,促进农户与新型经营主体联产联业、联股联心,打造利益共同体。

新发展方式:三产融合。袁家村走“由三产带二产促一产、基于品牌溢价多维度产业共融”的发展路径。袁家村从发展民俗旅游开始,从弱到强,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第三产业发展又反推手工作坊发展,相继扩张成立“前店后厂”和加工企业,加工业的升级推动了第二产业的发展壮大,从而对优质农副产品的需求快速增加,催生出种养殖基地和订单农业,推动了第一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最终形成了“三产带二产促一产”的三产融合发展格局。目前,该村共有菜籽油、豆腐、醪糟、酸奶等加工企业10家,停车场、观光小火车、客运公司等服务企业6家,建成菜籽、玉米大豆、红薯、蔬菜、辣椒等优质农产品基地14个。

启示: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必须把三产融合发展作为基本路径,坚持以农产品终端消费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行产业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模式,尽可能把农产品价值链上的每一段利润“吃干榨净”,使农业生产、加工、配送各环节都契合消费需求,实现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从初级产品到终端消费的无缝对接。

新管理方式:三轮驱动。袁家村实施品牌化营销策略,以质量、特色、诚信打造“袁家村”品牌,增强吸引力,提升竞争力,扩大影响力。一是以质量塑品牌。始终把“农民自己捍卫食品安全”作为“生命”,严把材料、管理、监督、加工、销售“五大关口”,交出了一份“运营十年未发生一起食品安全事件”的高分答卷。二是以特色塑品牌。开发体现关中古韵的乡村院落,怀有历史沧桑的明清建筑,荟萃经典美食的特色小吃,充满田园风光的果园采摘,塑造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乡村民俗文化特色旅游品牌。三是以诚信塑品牌。始终把塑造诚信文化作为立村之本、经营之基,每家经营商户在自己的广告招牌上明确写下诚信承诺书,共同营造“诚信做事”的团队文化。

启示:农产品品牌是一种可贵的无形资产,承载着历史、文化、责任、诚信、安全等内涵,只有挖掘好、运用好、保护好它,才能让农产品品牌这块金字招牌实至名归.才能以品牌促消费,以消费促增值。

  (二)创新运行机制

新组织方式:“三个分开”。 袁家村打破村级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和集体经济组织“三位一体”“政经混合”的治理模式,让村级“三驾马车”实现“三个分开”。一是职能分开。清晰界定党支部、自治组织、集体经济组织的职责和任务,确保各个组织按照各自职能规范运作。党支部强化领导、引导和监督职能;村委会回归管理、服务职能;集体经济组织回归集体资产经营管理职能。二是管理分开。党支部、村委会、集体经济组织人员的选任、撤免、职责、考评、薪酬等方面进行分离管理。党支部书记不兼任经济组织领导成员,以便其发挥对村委会和集体经济组织的领导和监督作用;村委会委员不与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交叉任职,也不直接参与集体经济经营活动。三是账目分开。理顺集体资产产权关系,将非经营性资产确权登记在自治组织名下,将经营性资产确权登记在集体经济组织名下,同时分设行政账和经济账,实行资产、账务和核算分离。

启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必须构建“政经分开”的治理体系,村支部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村委会发挥服务职能,村级经济组织发挥管理运营职能,在集体经济问题与其它问题之间建立“防火墙”,促使三大组织各归其位。

新经营方式:三个结合。袁家村坚持以企业管理方式治村,以创新经营方式激发发展活力,提高效益。一是“放水养鱼”与借力发展相结合。秉承“先做强再做大”的经营理念,在发展乡村旅游起步阶段,对所有经营户免收租赁费,对投资规模较大、缺乏资金的经营户提供资金支持,做到扶上马再送一程,并依靠品牌效应,吸引更多外来资本。二是农户经营与协会组织相结合。农户自主经营,让乡村旅游的乡土情更浓,民俗味更真,让游客体验到传统民俗文化的“返璞归真”。同时成立各类协会,对经营户进行指导、监督和管理。三是封闭运营与过程公开相结合。乡村旅游特色餐饮项目采取公司化运营方式,进行封闭式管理,经营户所需食品原料由公司集中采购和统一供应。同时,对食品原料加工和销售过程全程向游客开放,实现游客体验和消费的融合。

启示: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要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借鉴企业化经营、公司化管理的模式,将农户与协会组织形成利益共同体,抱团闯市场,从而形成整体效应、规模效益。

新治理模式:“三治合一”。袁家村针对农村社会结构出现的新变化,创新乡村治理理念和模式,推进“自治、法治、德治”建设。以自治为基础,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等方式,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以法治为保障,按照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来培育壮大经营主体,让各类市场主体都能在袁家村健康成长,获得收益。以德治为引领,将培育和塑造诚信文化、民俗文化、书斋文化、乡贤文化等乡风文明与发展乡村旅游结合起来,让袁家村成为乡风文明的精神家园。此外,通过感恩教育和课堂教育来提高村民的思想素质。一是感恩教育。每周一的学习会上,把政策理论学习与忆苦思甜、感恩会结合起来,让党员、群众、商户上台讲述自己的创业史和在袁家村的发展史。二是课堂教育。专门设有袁家村农民学校,每周两次对村民开展培训,凝聚健康发展正能量,在主干街道上开辟了“新乡贤带头人”示范栏,用身边好人、道德模范、优秀村干部教育引导群众。

启示:健全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德治是法治、自治的基础,重点解决治理主体思想精神层面的素质修养问题;法治是德治、自治的保障,重点解决治理的现实依据和手段问题;自治是德治、法治的目标,重点解决治理的具体形式和载体问题。自治、法治、德治最终都统一于“人”这个核心,都是为了激发人的责任感和参与活力,促进人与人和谐相处、社会安定有序。

新发展动力:“三创联动”。 为了吸引人才,袁家村抓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机遇,打造创业、创客、创新平台,鼓励当地、外地农民在袁家村创业,鼓励和吸引大学生创客、青年创业团队、文化企业、广告公司、建筑设计师等到袁家村创业,对艺术长廊、农家书屋、咖啡酒吧、创意工坊等新业态免收费用,有的甚至由村上给予补贴,填补了旅游项目空白,进一步提升了旅游品质。来自各行各业、各个领域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创客大军,成为带动袁家村发展的主要力量,形成了创客引领创新,创新带动创业,创业推动发展的良好局面。一个只有原住村民286人的袁家村吸引了2983名“新袁家村人”长期生活工作居住在此,形成了现有的发展规模,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经典范本。

启示: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关键在人才,动力是三创。要针对农村当前空心化和缺人才、缺技术、缺劳力的现实问题,鼓励和引导返乡农民工、退伍军人、农村乡贤、大专院校毕业生等到农村创业,大力培育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型经营主体,搭建各类产业平台、文化平台、消费平台、教育平台等,吸引市民和所有利益相关者成为新农人。

(三)创新发展理念

新发展理念:“三生共赢”。袁家村在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注重生产、生活、生态的高度契合,通过生产方式标准化,建立了从田间到餐桌、从加工到销售、从管理到监督的立体化、全方位、多层级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实现了“农民自己捍卫食品安全”;通过生活方式田园化,在村落复古改造过程中,遵循“多种树、不填湖、少拆房”的理念,保持了原生态,体现了乡土情,弘扬了民俗风,使“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天然意境成为最大特色;通过生态方式绿色化,注重发展绿色食品,实现了农产品的“返璞归真”。

启示: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要注重生产、生活、生态的高度融合,大力探索以“生产美、生活美、生态美”为主要内容的“三生共赢”发展新模式,通过推进农业生产过程标准化、组织化、集约化,实现农业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通过提升乡村公共服务水平,让农民群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通过推行绿色、生态、低碳、环保的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生态成为农村的主基调。

新发展目标:“三共融合”。袁家村在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过程中,始终秉承共建共享共同富裕的理念,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培育致富产业,让农民群众收入有保障;通过搭建户社合作、户企合作、村企合作、村社合作平台,打造互助合作的利益共同体,以合作促提升,以合作促共赢;通过采取“以长补短”“以强扶弱”“以点带面”的方法,在兼顾公平效率的前提下,调整利益分配方式,缩小收入差距,不但使本村群众走上了致富路,更带动了周边近万人增收致富。一是以“长”补“短”。针对经营户收入高低不均的现实,将盈利高的商户变为合作社,分出一部分股份给低盈利的商户,将高收益、低收益的商户利益绑定在一起,消除了“不平衡”心理,实现了“家家有生意、户户能赚钱、大家齐致富”。二是以“强”扶“弱”。先后组织周边村近千户群众在袁家村开展创业增收。为贫困户提供摊点108个。将烟霞镇899户贫困户以每户3万元的形式纳入合作社,实现整镇脱贫。三是以“点”带“面”。以袁家村为龙头,推行“一点促全域,一村带十村”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集中周边东周、西周等十个村,联合建设袁家大社区,实现了“富一村带一片”的效果。

启示: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必须把实现共同富裕作为根本要求,让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同步够格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三、成效和结论

十年来,袁家村在没有贷款、没有外债、没有国家补助的前提下,顺应市场经济规律,依靠党员干部引领,重新把农民组织起来,使村集体经济积累从2007年1700万元增长到2017年21亿元,农民人均收入由2007年的8600元增长到2017年7.5万元。2017年全村共接待游客550万人次,农家乐经营户年最高收入50余万元。先后被评为国家级AAAA旅游景区、中国十大最美乡村、全国乡村旅游示范村、国家特色景观旅游名村、中国十佳小康村、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中国传统村落、全国生态示范村、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成为闻名全国乡村振兴的“旗帜”和“标杆”。

袁家村模式的基本经验与发展成效表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大力发展农村新集体经济。一是新集体经济不同于传统集体经济。传统的集体经济组织主要特征是“一大二公三纯四平均”。传统集体经济强调生产资料的集体性质,成员不得单独使用生产资料,经济组织内部成员存在边界不清和少数人经营和决策的问题,分配上存在平均主义的弊端。二是新时代呼唤新集体经济。在新时代, 随着发展阶段的变化和城乡居民消费的升级, 目前我国农村已经具备加快转型的条件, 开始进入全面转型的新阶段,迫切呼唤新集体经济的发展,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制度安排和解决方案。所谓新集体经济,是在不改变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性质的前提下,在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村集体与村民股份合作、联合经营、统一管理,产权共有、分配清晰、共同富裕的合作性集体经济。新集体经济既充分发挥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优越性,又坚持集体经营的商业模式创新,以产业发展来带动和促进集体经济新发展。既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也将产权明确到人,村民和集体成为利益共同体。在强调保持公平的同时又兼顾效率,充分调动了集体成员的积极性,通过集体的调节确保共同富裕。(中共咸阳市委农工办主任 赵强社 )

84农业网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任何关系,请网友自行判断信息的真实性。84农业网本着服务三农的原则,不以盈利为目的,84农业网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仅作为参考。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