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广东|广西|贵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龙江
地区:江苏|江西|辽宁|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内蒙古
84农业网 时间:2018-03-15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整理
一、繁殖特性
后备鹧鸪长到28周龄,转入种用饲养阶段。约214日龄~245日龄,母鹧鸪开产。但由于公鹧比母鹧性成熟迟3周~4周,因此必须对公鹧鸪提前增加营养和增加光照。公母比例平养时1:3,笼养时1:4。一般饲养管理条件下,年平均产蛋80枚。产蛋量高低除受亲本遗传因子的影响外,还受环境条件影响。条件好时,鹧鸪利用年限为3年,产蛋量第二个产蛋年为最高。在产蛋期没有十分特殊的情况,不允许移动或抓捕鹧鸪,否则产蛋量会显著下降,甚至停产。种蛋受精率92%~96%,孵化率达84%~91%。
二、孵化
种蛋保存、消毒、选择、运输等原则上与鸡同。孵化时,孵化器内温度必须稳定在37℃~38℃,否则孵化率就会降低。孵化第1天~7天相对湿度为55%~60%,第8天~18天相对湿度为50%~55%,每19天~24天相对湿度为60%~70%,这样有利于雏鹧出壳。孵化第3天后,胚胎需氧量逐渐增加,需打开孵化器进气孔不断补充新鲜空气。特别在出壳时,更需足够的新鲜空气。入孵初20天,必须每隔2小时翻一次蛋,20天后不再翻蛋。一般蛋温32℃~33℃。孵化中后期,每次晾蛋10分钟~15分钟,第23天~24天不再晾蛋。鹧鸪蛋入孵后第7天~8天照头照蛋,第20天~21天照二照蛋,其方法与山鸡相同。二照后把发育正常的蛋转入出雏器,继续孵化至出壳。
三、出雏与育雏
种蛋孵化23天~24天,有的迟到25天才出壳。把绒毛已干的雏捡出,盛雏箱要垫上草或软纸,以50只~100只放1箱为好。对刚出的雏要加强加温、透气、防止闷死。对已啄壳但无力出壳的胚雏可进行人工助产。助产要待雏的尿囊血管枯萎后方可进行,否则容易出血造成死亡。若孵化到26天仍不出壳的,一律舍弃。
目前,先进的育雏热源是红外线灯。灯挂在离地面30厘米的高处,随雏鹧日龄增加逐步提高,一只250w的红外线灯,可照300只~400只雏鹧。育雏舍在入雏前打扫干净,进行消毒,在地上先铺一层熟石灰,然后铺8厘米~10厘米厚的垫草,约2周后再补充垫草,到厚度20厘米为止。育雏的温度应随周龄增加而降低。刚出壳至1周龄,育雏温度为35℃~36℃,每周降低1℃,直到24℃~25℃可以稳定下来;育雏湿度1周龄内育雏室内相对湿度为60%~70%,1周龄以后降为55%~60%。在保证温湿度的前提下,应注意通风透气保证室内空气新鲜。育雏密度,1日~10日龄每平方米80只,10日龄~4周龄每平方米50只,4周龄~13周龄每平方米25只。育雏室光照条件为:出壳20小时至1周内,实行全日光照,强度为每平方米4瓦;1周龄后为16小时光照,强度为每平方米2瓦。光照太强会引起啄羽、啄趾、啄肛等恶癖。鹧鸪出壳后24小时内应先饮水,不要断水和缺水。鹧鸪第一次吃食叫“开食”。饮水后就可以开食。饮水、开食在24小时内完成。开食时可将饲料撒在厚纸板上或盘上,让雏鹧寻食。水槽与食槽要错开放,相距约1米。3日龄每天保持不断料,每只每日喂熟小米8克,3日龄~10日龄,每昼夜喂6次。10日龄至4周龄每天喂5次。
84农业网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任何关系,请网友自行判断信息的真实性。84农业网本着服务三农的原则,不以盈利为目的,84农业网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仅作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