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农业网

地区: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广东|广西|贵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龙江

地区:江苏|江西|辽宁|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内蒙古

行业:养猪|养牛|养羊|养兔|养鱼|养鸡|养蛇|养鹅|养鸭|养龟|养虾|养蟹|养鹿|养蚕|黄粉虫

行业:水稻|玉米|花生|小麦|大豆|茶叶|棉花|油菜|鹌鹑|牛蛙|黄鳝|泥鳅|蚯蚓|养驴|养蝇蛆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中心 > 特种养殖 > 养鸽子技术

乳鸽死残综合征如何防

84农业网   时间:2018-03-15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整理

发病情况

本疫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节多发。水平传播为主,播散快,流行面广,病程由几小时至20多天不等,发病日龄7-30日龄,以6-15日龄的乳鸽最易感染,发病率1%-50%,致死率10%-80%。发病后未死亡者均因消瘦和神经症状而成为残次鸽,被迫淘汰。我们曾用多种抗菌药(如先锋霉素、四环素或沙星类药物等)、抗毛滴虫药或抗病毒药等防治,亦或使用抗鸡新城疫高免蛋黄抗体,结合多种维生素防治,但效果不一致,大部分治疗效果不显著。而种鸽则往往表现正常或仅出现个别病鸽。由于病乳鸽死残率高,可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临诊症状

发病后临诊表现不一致。最急性者,无任何症状,突然死亡。多数病例,主要表现为精神不振,减食,脚无力、喜卧,进行性消瘦,羽毛生长不良,拉白色、黄色或黄绿色稀粪,发病后期部分病例伴有咳嗽、呼吸发出碍音,或出现歪头、扭颈等神经症状。最终因败血症或极度衰竭而死亡。部分鸽群中的少量种鸽则仅出现轻度的呼吸道症状,但很少死亡。剖检病死乳鸽,眼观病变不大一致,大多数可见消瘦,干脚,胰腺肿大,灰白色坏死灶;肝脏眼观病变不一,包括由无明显病变到肿大、淤血、出血、灰黄色的坏死灶,或呈古铜色,或在其表面披有一层较清亮的纤维素性膜;有些病例出现气囊炎,心包积液,或心肌黄白色绦纹状坏死;肺郁血,坏死;部分腺胃黏膜增厚,表面粘液增多;脑颅骨脑实质充血、出血;或还伴有鸽痘、念珠菌、毛滴虫等感染的典型病变。

诊断措施

①细菌学检查从不同地区的发病乳鸽群中,无菌取病死乳鸽的肝、脑、心血等病料作常规细菌分离,结果分离并鉴定到多株鸽沙门氏杆菌和大肠杆菌。

②病毒分离及鉴定从不同地区的发病乳鸽群中,常规选取病死乳鸽的喉、气管、肝、胰、脾脏等组织病料,按常规经非免疫鸡胚分离并鉴定到5株鸽?型副粘病毒、1株鸽痘病毒。

③其它病原体的检测在发病乳鸽群中,按常规方法还检出多株毛滴虫虫株、念珠菌菌株和霉菌菌株等。

④实验室发病试验将以上分离到的鸽?型副粘病毒,据其对鸡胚致死时间及效价筛选出1株病毒,按常规作回规发病试验,其致病性、临诊特征和剖检病变与现场相似但轻许多。

⑤血清学检查曾对不同地区的7个正在发病的种鸽群及乳鸽群随机采血样(共70份),分离血清,检测抗鸽?型副粘病毒抗体,结果为:7个场的种鸽群抗鸽?型副粘病毒抗体均为阳性;而乳鸽群中的抗体水平不一。

防治方法

①及时作好隔离,淘汰和消毒工作。采用鸽?型副粘病毒灭活疫苗或nd?系4-5倍量紧急接种种鸽和后备种鸽;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鸽滴净或四环素、多种维生素、病毒灵及本所研制的中草药制剂抗囊疫,连用3-5天。经治疗效果跟踪观察,在以上处理35-40天后,基本控制了疫情。

②为了更好地预防本病的发生,特别在疫区,除了平时注意加强鸽群的饲养管理,喂以营养充足的饲料、清洁的饮水和优质保健砂,尽量减少各种应激因素,以提高鸽的体质,增强抗病能力。同时由于乳鸽生产期短,只能通过提高种鸽的母源抗体和环境卫生水平加以预防。所以必需加强对种鸽和后备鸽群的疫苗的免疫接种,以现场分离毒株制备的灭活疫苗进行现场防治试验,能较好地预防本病的发生。

小结及体会

近年来,危害养鸽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鸽病主要是传染性疾病,而非传染性疾病也有上升的趋势。其中鸽病毒性传染病一直是各类鸽病中发生频率最多,危害性最大的一类传染病。在国内报道最多的是鸽?型副粘病毒病,其次是鸽痘,较少发生的是鸽腺病毒感染、鸽包涵体肝炎。另外,鸽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也有一定程度的敏感性。在国外,除了以上疫病外,还主要有鸽圆环病毒病、鸽疱疹病毒病。目前这二大疫病在欧洲许多鸽群中广泛传播,成为危害当地养鸽业的主要疫病。而细菌性疾病(如鸽沙门氏杆菌病、大肠杆菌病、巴氏杆菌病等)、真菌病(如曲霉菌病、念珠菌病等)、衣形体病、霉浆体病、寄生虫病(如毛滴虫病、球虫病、蛔虫病等)以及营养代谢性疾病(如各类维生素缺乏症、痛风等)和中毒性疾病(如食盐中毒、黄曲霉毒素中毒、各类药物中毒等)等对鸽子亦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据现场调查,结合临诊特征、剖检病变、实验室的相关初步实验研究以及有关文献和前人的科研成果,我们发现引起“乳鸽死亡综合征”疾病发生和流行的原因很复杂,既有病毒性病原的因素,也可能存在细菌性病原、真菌性病原及其它各种因素,很可能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鸽?型副粘病毒病、鸽圆环病毒病、鸽疱疹病毒病、鸽沙门氏杆菌病等其中一种或多种疾病,很可能在我省近年来新出现的鸽病发生中起着某种作用,引发本病的主要原因及其发病机理等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研究。

84农业网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任何关系,请网友自行判断信息的真实性。84农业网本着服务三农的原则,不以盈利为目的,84农业网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仅作为参考。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