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广东|广西|贵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龙江
地区:江苏|江西|辽宁|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内蒙古
84农业网 时间:2018-03-15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整理
越冬后的幼蛙亦称蛙种,无论从形态上还是从生理上,都已与成蛙无太大的差异。所不同的只是个体稍小,性未成熟,活动能力相对弱些。
将解除冬眠的幼蛙放养到成蛙养殖池中,经过再一年(实际养殖时间仅半年,即从4月初解除冬眠开始,养殖到当年10月底)的饲养,基本上能达到商品蛙规格。
池塘成蛙养殖,在池塘条件、水温水位控制、水质调节、投饵次数、投饵时间及投饵方法、疾病防治、日常管理等方面,与幼蛙的池塘养殖相仿,均可参照幼蛙的养殖要求进行,故此不一一述。但如下几点尚需格外注意:
(一)放养密度
由于将幼蛙养至成蛙,其规格变大,体重增加,将占据相对多的空间,所以放养密度相对于幼蛙养殖要大幅度降低。如果作为商品蛙养殖,一般每平方米可放养40~60只。如果环境条件和饵料保证条件不甚理想,尚需适当降低放养密度;如果作为后备亲蛙养殖,每平方米可放养20~30只。
(二)投饵量
因成蛙个体大,摄食量多,绝对投饵量比幼蛙养殖要高得多,所以要有充足的饵料来源,为获得较高品级的商品蛙,相对投饵量可适当比幼蛙养殖提高一些,一般按成蛙群体总重的10%~12%投喂即可,视具体情况酌情增减。
84农业网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任何关系,请网友自行判断信息的真实性。84农业网本着服务三农的原则,不以盈利为目的,84农业网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仅作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