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农业网

地区: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广东|广西|贵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龙江

地区:江苏|江西|辽宁|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内蒙古

行业:养猪|养牛|养羊|养兔|养鱼|养鸡|养蛇|养鹅|养鸭|养龟|养虾|养蟹|养鹿|养蚕|黄粉虫

行业:水稻|玉米|花生|小麦|大豆|茶叶|棉花|油菜|鹌鹑|牛蛙|黄鳝|泥鳅|蚯蚓|养驴|养蝇蛆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中心 > 水产养殖 > 泥鳅养殖技术

泥鳅的庭院养殖

84农业网   时间:2018-03-14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整理

泥鳅常栖息于河沼、稻田、沟渠等淡水水域,最适生长水温为25℃左右,当水温降至5℃或升至35℃时潜入底泥中停止活动。泥鳅食性杂,因视觉不发达,靠灵敏的触角和味觉来选择食物,并用马蹄形口吮吸底泥中的有机质。泥鳅肉质细嫩,营养丰富,为我国城乡居民喜食的水产品,也是我国出口创汇的水产品之一,因此养殖泥鳅市场潜力很大。

一、鳅池建造

泥鳅池要建在向阳近水、家宅附近便于管理的地方。面积一般为100平方米左右,鳅池深为80厘米左右。夯实池壁泥土,有条件的可用水泥抹光,并高出地面40厘米,由于泥鳅有逆水上游的习性,以防地面水直接流入鳅池内而逃鳅。池四周要设置泄水口,以防下暴雨时池水高涨漫水而逃鳅。进出水口用铁丝网进行拦挡,防止泥鳅逃跑。每个鳅池内开设4~5个面积为4平方米、深50厘米的土坑作为鱼溜,用于让泥鳅在盛夏温度过高时避暑用。池底铺含有机质较多的粘土或较为肥沃的塘泥,厚度约15厘米,春秋季池水深度要求为30厘米,夏季为50厘米。池内最好种植一些水生植物,如慈菇等,以利于泥鳅的生长。

二、培养肥泥、肥水

鳅池建成完成后,放苗前20~30天每100平方米鳅池用3千克生石灰化水全池泼洒消毒,7天后施足基肥,每100平方米施干鸡粪40千克,均匀撒在鳅池内。用猪、牛、羊粪也可以,数量要多,可集中堆放在鳅池内,让其发酵腐熟。以后视水质肥瘦再适时追肥。池水的透明度以20厘米水深看不见池底泥土为宜。

三、种苗放养

选购3厘米以上的泥鳅,每100平方米放15~20千克。鳅苗放养要求规格大小一致,以免出现大吃小。在有流水条件的鳅池或具有较好饲养管理技术的,可适当多放养一点。

四、饲料投喂

泥鳅是杂食性鱼类,除对鳅池施用有机肥外,还应投喂一些动物性饲料如蝇蛆、蚕蛹、蚯蚓、螺蚌及屠宰场下脚料等和植物性饲料如豆渣、麦麸、米糠、豆饼等。投喂饵料要按照"四定"原则,即要定时、定量、定质、定位投喂。泥鳅的食欲与水温密切相关,水温在20℃以下时,以投喂植物性饲料为主;水温在20℃~25℃时,动物性饲料和植物性饲料投喂量各占50%;水温在25℃~30℃时,动物性饲料的投喂量应占60%~70%。每天的投饲量一般为池中泥鳅总重的8%,当水温高时可增至12%。一般在每天的下午4~5点投喂一次,也可在每天早上和下午各投喂一次,投喂量以在次日早晨不见剩食为度。

五、日常管理

要经常对鳅池进行换水,保持良好的水质;经常检查池坝,堵漏洞,保水位,防逃鳅;每15~20天追施一次有机肥,保持鳅池有活爽的肥水;定期用生石灰或漂白粉进行消毒,进行水质调节和病害防治;防止鸭子等敌害生物进入池内伤害泥鳅;夏季在鱼溜上搭棚遮阴,冬季浅水或排水越冬。

六、捕捞上市

泥鳅在气温低于5℃时就停止摄食,不再生长,可大批捕捞上市或采取必要措施进行越冬。

84农业网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任何关系,请网友自行判断信息的真实性。84农业网本着服务三农的原则,不以盈利为目的,84农业网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仅作为参考。

精彩图片

阅读排行榜